机构愿景:助人自助、天下同人;机构使命:通过我们的感召力,整合社会资源,提供助残服务,促进残健融合,达致残障人士与志愿者幸福感的提升。
您当前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->> 媒体报道

懂得感恩才懂得爱

文章发布时间:2007-02-01    发布人:同人:陈君恩

一、 感  恩 

  志愿者林宇带着陈君恩到福州鼓山涌泉寺观光,走进山门。

林:老师,我看到了墙壁上写着‘知恩报恩’四个大字,而知恩的恩字型较小,报恩的恩字型较大,我想其中的含义是知小恩应报以大恩!老师您说对吗?

陈:是的!常言道,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,每一个人都受着上天的恩泽,大自然的恩泽,以及他人、社会、国家的恩泽,但是很少人会用心去体会!

林:是啊,当我能用双眼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,能用双耳听到美妙的音乐,能用自己的双腿在大地上行走时,我的心中是何等的感恩,因为我看到了盲人、聋人、肢残人是多么的困难!

陈:是啊!当我们坐在这放生池旁,沐浴着明媚的阳光,呼吸着清新的空气,还喝着这清凉的矿泉水,心中也应该懂得感恩,是上天的恩典、大自然的造化,使我们才能有如此美好的享受!

林:有一首歌唱道:“比地厚,比天高,亲情浩荡,似海潮。”我觉得父母的生养之恩,我终生都难以回报。

陈:我14岁时眼睛就看不见了,在那艰难的日子里,是父母的爱呵护着我,使我那颗脆弱的心免于损伤。我父亲曾说“君恩眼睛看不见,我特别的爱惜他,他的兄弟才会爱惜他,别人才会尊重他。”如果没有我父亲那山一样厚重的爱做我得依靠,现在的我不知道是什么样子。

林:陈老师,我很喜欢您创作的《爱心》这首歌,您一定有过特殊的经历,才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歌,您是否能把这段经历讲给我听?

陈:可以,我是在1977年时双目失明,双目失明后我一直在自学音乐。我在1987年,认识了盲聋哑学校的一位普通教师,她的名字叫乌红。乌老师知道我比较擅长音乐之后,就想介绍我到盲聋哑学校担任音乐代课老师。在盲校当老师必须先学会盲文,因此乌老师带我到盲校去学习盲文,没想到乌老师这份善心,在我人生最关键的时候,起到了转折点的作用。”

林:这最关键的时候是指什么?

陈:1988年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系首次向全国招收盲人大学生,华东区的考点设在南京,华东六省一市的民政部门总共推荐出60多个考生,在南京艺术学院先进行音乐专业考试,后再进行文化科目考试,有12个考生通过了音乐专业考试,获得了文化科目的考试资格,我幸运的也在这12个考生之列,其中有1位来自山东的考生,他的音乐专业很好,但不会盲文,当我们11个人坐在教室里参加文化科目考试时,那位山东的考生在考场外面哭起来,那时候我心里感慨万千,心里说,“乌老师感谢您,如果去年您没有介绍我去学盲文,今天的我也只能在考场外面哭泣。”

林:有时候自己只是举手之劳帮助了别人,也许对于被帮助者,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。

林:您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爱心一定很多。

陈:多得无法叙述。

林:请您再给我说一个故事好吗?

陈:我想说一个最普通最平常的事:我在长春大学读书时,有一年长春大学在修路,特教学院前面和旁边的外国语学院前面都是烂泥巴和乱石堆。有一天我一个人从图书馆一脚高一脚低的想穿过乱石堆,走回特教学院,当我经过外国语学院门前时,有一位女学生跑过来搀扶着我一步步地走回特教学院。当走到院内楼梯前,我说,“谢谢你!我自己能走上去了。”她将我的手轻轻的放在楼梯的扶手上,我心里很想问她名叫什么,但没有问。我心里想,我只要记住曾经有这样一位好姑娘,带着我走过那一段坎坷的路就可以了。我要将心中对她的感激之情化作爱的暖流,去温暖周围每一个需要我帮助的人。

林:这就是懂得感恩才懂得爱!

陈:博爱精神由此而生! 

二、上善若水 

快走到喝水岩的时候,林宇看到墙壁上写着“上善若水”四个字。

林:老师,“上善若水”是什么意思。

陈:上善若水随圆就方,表达了佛教随缘的思想,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表达了道教不争的理念。

林:这几句话出自何处,是什么意思。

陈:这几句话选自《道德经》第八章。意思是最上层的美德应该具有像水那样的品行。水滋润着万物,但它自己并没有争什么名什么利。常言道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”,水愿处人所不愿处的低位,因此说水的品行最接近于道。

林:我在上初中的时候,我的班主任就具有上善若水的品格,那时候学校里都以平均分的高低来作为老师的评先条件。有许多老师想方设法把那些不会读书的学生排挤出校门。那些差生辍学后很容易变成失足青年,我的老师就像母鸡呵护小鸡一样,努力的把那些差生吸引在她的身边。因为我们班上的平均分比不过其他班级,所以我的老师从来没有被评上过先进。但是老师高尚的品格我终生都不会忘记。

陈:人是凭着良心去做事,并不是为了领导的赏识,也不是为了评什么先进。我想跟你说一段真实的故事,有一次,我叫又盲又弱智的学生小吴上台表演电子琴独奏,在化妆室,魏老师发现他胡子太长,就用小剪刀细心的帮他修剪胡子。林老师看见他吃完早饭后嘴巴还没有檫,就先用爽肤水将他唇边的饭疤喷湿,再用餐巾纸帮他擦干净。我在旁边看着,心里想盲校老师的爱心就像清澈的流水滋润着每一个盲童的心。

三、觉  悟 

  走出山门,往下山的古道方向走不多远,林宇便看见石壁上写着“悟境”两个字。

林:我很喜欢“悟境”这两个字,“悟境”是觉悟的境界。

陈:你知道觉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?

林:知道,但很难表达清楚。

陈:觉悟有一般的觉悟、更高的觉悟以及大彻大悟等不同的境界。像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”,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“在上位不凌下,在下位不缘上”,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等这都属于一般的觉悟。

林:那更高的觉悟是什么呢?

陈:你说,人最宝贵的是什么。

林:是生命。

陈:如果人知道道、义、气节比生命更重要,这就是更高的觉悟。

林:孟子说“ 生亦我所欲也,义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”因此说孟子是个觉悟者。

陈:文天祥在《正气歌》里写到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敌人可以夺去文天祥的生命,但无法夺走他的气节,这就是觉悟。

林: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写到“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。若为自由故,两者皆可抛。”裴多菲也是个觉悟者。

陈:毛泽东在《纪念白求恩》一文中是这样评价白求恩大夫的“(白求恩大夫)是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”这几句话是对一个人人格的最高评价。白求恩也是个觉悟的人。

林:一个人得要有一些这样的精神,他的人格才能立得住。

陈:一个民族得要有这样的一群优秀儿女,这个民族才能立于世界之林。 

四、爱不可爱的人 

林:我听说中国的旧盲校都是由基督教会创办的,解放后由民政局接管,上世纪90年代后,划归教育部门,由教育局作为主管机关。我想问一下,会不会因为主管机关的改变使盲校教师是慈善工作者的理念在淡化?

陈:这我不敢说。我个人认为,盲校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,更是慈善工作者。这不是由什么机关管理而决定的,是由盲校所招收的对象而决定的。盲童在八九岁时就离开父母,从各县送到盲校读书,他们中有的生活不能自理,有的天天哭着要找妈妈,有的是盲加弱智的双重残疾孩子,甚至有的是盲加弱智加侏儒三重残疾的孩子。这些孩子都是住校生,一个学期才回家一次。你想,盲校的老师要用什么样的爱心才能把这些孩子培育成人?

林:靠的是博爱精神。

陈:将博爱精神具体化,就是爱那些不可爱的人。

林:这句话什么意思?

陈:爱美之心人皆有之。那些漂亮的、聪明的、活泼的、干净的、穿着漂亮衣裳的孩子,人见人爱,老师爱这样的孩子,谈不上高尚;那些眼窝塌陷、骨骼变形、口齿不清,由于眼睛看不见,只好低着头、摸索着往前走的孩子,那些弱智的孩子,那些得侏儒病的孩子,也需要有人爱他们。如果老师能发自内心的爱这样的孩子,才是菩萨心肠。他学会用调羹舀饭吃了、他学会刷牙了、他学会绑鞋带了、她终于开口学说话了……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,老师看在眼里,喜在心上。学生的进步浸润着多少老师辛勤的汗水。

林:对于那些从小缺少家教,有性格缺陷,在盲校里又经常犯严重错误的孩子,您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才能去爱他们?

陈:耶稣被犹太人钉上十字架的时候说:“父啊,饶恕他们吧!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。”柏拉图也曾说:“罪起于无知。”古罗马大教育家昆体良说:“荆棘丛生的心灵哪有稻谷生长的余地?我作为园丁我要反省,是不是前几年我太懈怠了,当杂草刚露出头来的时候,没有及时把它拔除掉,使我的田园杂草丛生。”台湾慈济功德会创始人证严法师说:“心灵不种菜蔬必长荒草,我作为园丁我要反省,是不是我在精神上给予学生太少,使学生的心田长出了荒草?如果学生犯错误是缘于无知,那我就更应该爱他们。” 天主教的圣歌这样唱道:“人啊,你原来是尘土,将来还要归于尘土。”人生几十年,匆匆而来,匆匆而去。在芸芸众生中,我就像蚂蚁一样微不足道,是上天的安排使我和盲童在盲校里相遇。是盲童需要爱,才使我有机会付出爱,因为我付出了爱,我的生命才有了价值,我的人生才有了意义。我因此而感恩,我要对盲童说感谢你使我有机会爱你。
 
 
 
 

 
 
 

地   址:福州市鼓楼区东大路73号东湖大院6号楼一层105

维护:模板之家电   话:15715945002 0591-87666502Q   Q:1906399355微信号:tongrenzhucan1205闽ICP备15005399号